轻轨(英语:Light Railway[1])属中运量系统,具有先进的智能技术、敷设方式灵活、外形美观和造价较低等特点,并大部分采用钢轮钢轨铰接车辆的轨道交通系统,[1]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制式之一。[5]
1888年,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土满正式开通运行。自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有轨电车风行于欧美, 并扩展到亚、非、南美的许多大城市。[3]1978年,在比利时举行的国际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系统统一命名为轻轨交通系统。[2]1994年,欧洲交通运输部长会议(ECMT)出版的报告《轻轨公共交通系统》中,对轻轨的定义为“轻轨系统是一种轨道运输方式,其形式从现代有轨电车到运营在专有路权上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在地下、地面和高架桥上运行。”[1]2002年,中国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运营,成为中国第一条轻轨线路。[2]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开通城轨交通线路长度共计7978.19千米。[6]2024年1月3日,中国中车为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研制的轻轨列车投入商业运营。[7] 轻轨是中等容量中速客运系统,平均运营速度为30~45千米/时,约为公共汽车的2倍,最小发车间隔和地铁相近,可控制在1.5~3分钟,最大爬坡度为30%,单向运输能力可达到2万~3万人次/小时,基本建设费用较低,每千米造价相当于地铁的1/3,运营成本只有公共汽车的50%;轻轨适应性强,节能、污染少,票价低,安全舒适,比较准时,车辆噪声小,经济效益高,容易融入城市现有格局。轻轨运输是一种填补地铁和公共汽车空白的交通工具,适用于人口较密集的新城区、交通集散地、商业中心和区域中心的交通运输,尤其适用于城市偏远地区、居民密集区等。[4]
轻轨定义
轻轨light rail的定义规范最早来自于美国UMTA,轻轨的“轻”源自于UMTA对这种交通方式的描述,节选一句话,Light in this context is used in the sense of "intended for light loads and fast movement" rather than referring to physical weight,实际上“轻”指的是轻载重,而不是轻轴重和轨重,事实上跟轴重、轨重根本没任何关系,很多人误解的是轻轨指轨道的重量轻,实际上轻轨的轨重很多时候是超过国铁的,根本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