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廷珍(1757年-1827年),字玉粲[càn],号瑟庵,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镇估衣街倪家巷),是清朝时期的朝廷官员。[1] 汪廷珍年幼时家境富裕,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2];12岁时,父亲去世,家道衰落[2],他与母亲程氏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顿[1][2];汪廷珍孤苦力学,师从任子田、李晴山[1],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汪廷珍高中榜眼,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入侍读学士;乾隆六十年(1795年)因违背乾隆帝旨意,降为侍讲[1]。嘉庆年间,他进入上书房,协助修整起居注,大考,又升为侍讲学士,成为太子的属官,后督安徽学政、江西学政,被授礼部侍郎,任职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加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位[1][2];道光七年(1827年),汪廷珍去世。道光帝亲临祭奠,又命大阿哥赐奠,赐银千两来办理丧葬,赠予太子太师官职,赐谥号“文端”,入祀贤良祠。[1][3] 汪廷珍的一生,始终谨守母教,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他为人端正,不附权贵,为官30余年,刚直不阿,始终权为民所用,惩恶反腐,深受百姓拥戴[1][4]。并著有《仁宗实录》《实事求是斋集》等书籍。[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