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1031-1065年)原名刘几,字之道,铅山陈坊沽溪人。[1]
公元1057年,他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但他毫不气馁,发愤苦读,第三年再考时终于力拔头筹。刘辉夺魁后,被任命为河中节度判官。不久,因祖母不服当地水土,请求解官归养。朝廷准其移任建康(今南京),不久改任著作郎。[1]嘉七年(1062)祖母逝世,他以嫡孙再次请求解官“承重服”。居丧期间,四方来从学的士子很多,他特地造起馆舍接待学子,他还为族中老弱病残者有所养而置办了田产。 治平二年(1065)三月十三日卒,葬陈坊下沽溪。[1]著有《东归集》十卷今不存。 人物生平
刘辉名落孙山,毫不气馁。回到铅山,在清峰峡(今状元山)继续苦读精研,还在崖石上大书“魁星状元”四字,以激励自己。他关切国事,体察人民疾苦,一改以往舍近求远、高谈阔论不务实际的毛病,学业大进。写出《登龙山赋》等一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