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汤

把固体食物材料熬成液态的食物
浓汤是一种将固体食材融化并搅碎而成的汤品,通常采用红烧、烩、焖、炖等烹调方式煮成液态浓汤。浓汤的材料很广泛,可以有各种蔬菜和肉类,烹煮时还可能会加入牛奶、黄油葡萄酒、啤酒等,以及调味的香草调味品。浓汤与中菜的羹不同之处,在于浓汤除了饮用,一般还可以再煮稠成为肉汁(gravy)搭配菜品食用。浓汤适合用于烹制较为坚硬的肉类,因为它可以使肉类变得嫩滑多汁。浓汤的厚度可以通过减少汤的量或加入面粉、玉米淀粉等淀粉类物质来增加。与汤相比,浓汤的汤量较少,更加浓稠,需要在低温下长时间烹制。浓汤可以作为主菜或配菜,也可以作为酱汁搭配其他菜品食用。[1]

浓汤历史

浓汤的制作历史悠久,最早的证据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縄文时代。古代斯基泰人的烹[rèn]方法也提供了早期浓汤的制作方式,他们将肉放入动物的胃中,加水搅拌,然后在骨头火上煮,这样,一头牛或任何其他祭祀的动物,就巧妙地被煮熟了。
在古代,人们常常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来制作浓汤。例如,亚马逊部落使用乌龟壳作为容器,将乌龟的内脏和各种其他成分一起煮。其他文化则使用大型软体动物(如蛤蜊等)的壳来煮食物。这些做法的考古证据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或更早。
到了公元4世纪,罗马烹饪书籍Apicius中已经有了羊肉炖菜和鱼炖菜的食谱。14世纪初,法国厨师Taillevent编写的法国最古老的烹饪书之一Le Viandier,也包含了各种类型的炖菜或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