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斑山溪鲵

有尾目小鲵科动物
无斑山溪[](学名:Batrachuperus karlschmidti),又称无角鞘山溪鲵,是小鲵科山溪鲵属的一种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的四川西藏甘肃地区。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其自然栖息地为草地区的缓流河流,尽管主要生活在水中,但也可能在河岸上出现。[1][2][3][4][5]

形态特征

无斑山溪鲵(学名:Batrachuperus karlschmidti),属于小鲵科山溪鲵属,是一种两栖动物。其成体全长范围在145-220mm之间,吻略呈方形,眼径大于眼前角到鼻孔的间距。唇褶发达,舌小而长,两侧游离。犁骨齿有2短列,每侧有齿4~6枚。躯干圆柱形,有13条肋沟。前肢和后肢都较短,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相距2个肋沟之间距。指、趾式为3>2>4>1(指)和3>4>2>5>1(趾)。尾较强壮,略短于体长,基部略圆,向后逐渐侧扁,尾鳍褶薄,只分布于尾的后侧背部。泄殖腔方形,后侧有凹槽。皮肤无斑点或花纹,体背面黑褐色或黑灰色,腹面颜色稍亮。[1][2][3][4]

分布范围

无斑山溪鲵是中国特有种,其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以及云南省西北部的山区。这些地区通常具有高海拔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为无斑山溪鲵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它们多在3000米以上的山溪内生活,但在纬度偏北的地区,分布的海拔可能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