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中国现存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居于最高地位。主要解决中国大陆长期存在的审批手续繁杂、机构叠床架屋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问题[1]。
国家级开发区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针,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外商投资密集的外向型工业园区,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2][3]。1984年中国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2023年,中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0家[4][3]。
2022年,230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全国的12%;实际使用外资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国的23%;进出口总额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国的25%[5]。
设立背景
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有三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