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雷管(plaindetonators),是由导火索的火焰冲能激发而引起爆炸的工业雷管。火雷管起爆材料由火雷管、导火索和点火材料三部分组成。火雷管只适用于小型爆破作业,以及无瓦斯、无矿尘爆炸危险的露天爆破工程用于起爆炸药、导爆索、导爆管等。[1][2][3] 雷管出现于1867年,最早的雷管是单一装药雷管,外壳材料是钢,装填雷汞,用导火索引爆,管壳的内径在6mm左右。1907年开始用氮化铅,为了改善其火焰感度,又在氮化铅上面装少量斯蒂芬酸铅,后来又广泛使用了二硝基重氮酚。[4]在工业雷管中,火雷管是最早出现和最简单的雷管品种。火雷管起爆法是指将导火索与火雷管连接,利用导火索燃烧喷发的火焰引爆火雷管,再由火雷管的爆炸激发炸药爆炸的起爆方法。[5] 雷管的装配过程有直填法和药柱分装法两种。直填法是把炸药分次直接压入壳内,故压装次数较多,产品的药高较易控制。药柱分装法需要的设备较少,生产效率较高,各厂都根据本厂的特点选择。[6]
历史沿革
1864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弟弟埃米尔在一次硝化甘油的爆炸事故中不幸身亡。三年后,诺贝尔便发明了炸药。炸药保留了硝化甘油的巨大爆炸力,但使用起来安全了许多。[7]雷管出现于1867年,最早的雷管是单一装药雷管,外壳材料是钢,装填雷汞,用导火索引爆,管壳的内径在6mm左右。虽然雷汞易于被火焰引爆,但是爆速较低,起爆能力不强。为了改善起爆性能,1900年出现了复合雷管,即雷管的装药变为两部分,上部装起爆药,下部装猛炸药。复合雷管的安全性也较单一装药的雷管要好。雷管中装药以加强帽覆盖,这样不仅增加了对冲击的安定性,还增加了雷管的起爆能力。这种雷管结构基本一直沿用到现在,只是在装药种类、管壳材 料等方面有所变化。起爆药最初用雷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