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鸿哲

孙鸿哲
孙鸿哲(1876—1937),字[kuí]百(揆伯),号寒松,江苏无锡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杰出的革命救国教育家,早年入北洋大学铁路专科,后赴英国留学,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机械系。回国后,先后任为唐山京奉铁路机厂(今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管(总管需为英国人),北宁铁路局局长、江苏省建设厅厅长等职。他三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并殁身于任。
孙鸿哲热爱祖国,威武不屈,一身正气,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唐山交大处在抗日最前线,带领师生员工临危不惧,坚持办学,冀东二十二县,唯唐山交大独挂国旗,坚守民族气节,深受师生爱戴,师生们怀念他治学的功绩,学校迁到贵州平越后,将男生宿舍命名为鸿哲斋。把唐山校园湖中的小亭起名为寒松亭。

人物生平

孙鸿哲,字揆百(揆伯),号寒松,江苏无锡人。北洋大学机械科毕业后,留学英国,入爱丁堡大学机械系学习。在英期间与孙中山吴稚晖等结识并成为挚友。孙中山先生在英国发展同盟会,孙鸿哲是最早加入的老同盟会会员之一,并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劝说吴稚晖加入同盟会。孙鸿哲还酷爱摄影,孙中山、吴稚晖等在英国活动期间的很多珍贵照片均为孙鸿哲所摄。
回国后,孙鸿哲避开政坛不入,而来到唐山,就任京奉铁路机厂(今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管(总管需为英国人)。虽然孙鸿哲并未过多涉及政坛,但一直在交通部、铁道部内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因此被认为是当时政坛“新交通系”的重要人物,当选铁路协会候补评议员、扶轮中学董事。因其主要任职——京奉铁路机厂厂长、北宁铁路局局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等职均在唐山附近,因此也被戏称为“唐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