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英文名: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ASS),前身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成立时最早建立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所之一。[1]
1950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王府井翠花胡同成立。1956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迁至中关村。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划归社科院。1978年,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音等8个研究室。1979年,语音研究室主任吴宗济率团参加第九届国际语音科学大会,当选理事会理事,开启中国语音学界国际交流。2002年,成立“语音与自然话语重点学科”。[2][3][4][1][5] 语言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是:研究汉语的历史和现状,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研究;同时加强理论语言学的研究以及实验语音学、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辞书编纂等语言学科的应用研究。据2025年4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语言研究所现有工作人员91人,其中在岗正高级研究人员29人,在岗副高级研究人 员27人。下设句法语义学研究室、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方言研究室、《中国语文》编辑部、当代语言学研究室、语音研究室、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编辑室、新型辞书编辑室、应用语言学研究室11个机构。[1]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1920年代—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