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斯鲁厄

德国西南部城市
卡尔斯鲁厄(英语:Karlsruhe)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德国西南部,[2]建立于1715年,[6]面积173.42平方千米。[2]截至2025年,该市人口约30万,[3]下辖27个行政区域。该市是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所在地。[2]
卡尔斯鲁厄位于黑林山麓,莱茵河东岸,[2]斯图加特西北部。1月平均气温33℃,7月平均气温21.7摄氏度,平均年降水量657毫米。[6]城市从市中心作扇状展开,790年日耳曼人建居民点。12世纪末建杜尔拉赫城堡,1689年被法国人烧毁。1715年巴登-杜拉赫边区伯爵卡尔·威廉以此为首府,1752年开始建新宫殿。1840年通火车。1901年在美因河畔兴建德国第三大内河港。[2]2021年,该城市人均生产总值为72092欧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832欧元。[4]工业主要部门有炼油与石油化工、电子电器、精密机械、车辆制造等。截至2023年,卡尔斯鲁厄市有9所高等院校,以及大学之外的17所研究机构,2019年共有约4.3万在校生在大学学习。[6]
荷兰到瑞士、意大利的铁路与从奥地利法国的铁路在卡尔斯鲁厄市交会。高速公路北通法兰克福,东抵斯图加特,连接德国主要干线。通过莱茵河也可贯通南北。[6]截至2025年,卡尔斯鲁厄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有卡尔斯鲁厄王宫、卡尔斯鲁厄州立美术馆、集市广场和恺撒大街等。[5]

历史沿革

790年日耳曼人建居民点。12世纪末建杜尔拉赫城堡,1689年被法国人烧毁。1715年巴登-杜拉赫边区伯爵卡尔·威廉以此为首府,1752年开始建新宫殿。1840年通火车。[6]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周边的城镇相继并入该市。1901年,该市居民总数超过10万人,从而进入大城市行列。[7]同年在美因河畔兴建德国第三大内河港。法国马赛经此至拜恩州的远距离输油管道建成后,成为巴登-符腾堡州的能源基地,工业迅速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