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城回族镇-抖音百科
繁城回族镇是中国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辖镇,[1]位于河南省临颍[yǐng]、许昌、襄城三县交界处的老颍河南岸。[2]截至2023年,辖区面积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2万余人,辖32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3]镇区常住人口1.8万人,含有汉、回、拉古族、藏、壮、满、维吾尔、朝鲜八个民族。[2] 繁城,春秋时称“狼渊”(《左传文公九年》“楚伐郑又师于狼源”),汉时称“曲蠡”(《三国志.魏书》“冬十月丙午行至曲蠡”)“繁阳亭”(《临颍县志》)。繁城作为行政建制单位所在地,最早起源于东汉,称“繁阳亭”,隶属于颍阳(许昌)县管辖,是乡级单位。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月,因曹丕在此受禅代汉,取“人神共和、繁荣昌盛”之意撤繁阳亭置繁昌县。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刘宋政权撤繁昌县并入临颍县;东魏,繁昌从临颍分出,复置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繁昌县并入临颍县,繁昌始称繁城。198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回族镇建制,是漯河市唯一的一个民族乡镇。[2] 繁城回族镇东距107国道10千米,北距许昌市区15千米,京广铁路从镇区东部穿境而过,省道许泌路南北纵贯全镇。镇内拥有“汉魏受禅碑”“汉魏受禅台”两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2]2007年4月,繁城回族镇被省政府定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1] 历史沿革
繁城回族镇历史文化悠久,人 文底蕴丰厚,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近4000年以前。繁城春秋时称“狼渊”(《《左传文公九年》“楚伐郑又师于狼渊”)汉时称“曲蠡”(《三国志·魏书》“冬十月丙午行至曲蠡”)“繁阳亭”。(《受禅表》“遂于繁昌筑灵坛,设遗宫”)公元220年(东汉延康元年),因曹魏在这里受禅代汉而成为三国文化发源地,现存于镇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汉魏受禅碑”及“汉魏受禅台”就是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