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尊师第一台

中华尊师第一台
燕伋望鲁台,又称“望鲁台”,位于陕西省千阳县,是由孔子弟子燕伋所建,用于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怀念。燕伋在渔阳设教18年,期间每日登上此台向东眺望鲁国,以此寄托对老师孔子的思念。因此,燕伋望鲁台被誉为“中华尊师第一台”。[1]

历史沿革

燕伋,字子思,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他曾三次前往鲁国,总共在那里生活了17年。燕伋在家乡渔阳(今千阳县城西关)开办学校,教授儒家学说,这一行为持续了18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他在学堂后面建造了一个小土台,每天都会登上这个土台,面向东方行礼,以示对老师的尊重和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燕伋不断用衣服上的布料来增加土台的高度,最终形成了一个高度超过10米,底部周长约100米,顶部面积约6平方米的土台。燕伋的行为开创了西秦地区设立教育机构的先例,他是春秋时期尊师重教的典范。

文物保护

燕伋望鲁台由于年代久远,曾经遭受严重的损坏,仅剩下一半的遗迹。1957年,它被认定为陕西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一历史文化遗址,政府将其修复工作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并逐步进行了修复和重建。燕伋祠、燕伋塾院以及燕伋文化广场也得到了相应的修缮和建设。燕伋塾院内部设置了多个展厅,通过壁画和雕塑等多种形式展示了燕伋的故事和他的尊师重教精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