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宜萱(1909年9月6日-2008年1月8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清溪乡,1933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中国知名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2] 1935年初夏,喻宜萱赴美国留学,入康奈尔大学,研修四年。1939年秋,喻宜萱回到祖国,在因战乱迁至成都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任教。1941年夏,到恩施任湖北省立教育学院音乐系主任。1943年夏,应张治中先生邀请赴重庆北碚任夏令营音乐总教官。1945年抗战胜利后,喻宜萱辞去教职,专事演唱。1947年4月19日,喻宜萱在南京的一家俱乐部首唱《康定情歌》[3]。1948年秋,喻宜萱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赴欧洲多国考察音乐教育一年。1949年10月,喻宜萱回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12月,出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兼声乐系主任。1958年12月,喻宜萱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至1984年,兼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1989年,喻宜萱以80岁高龄退休。2000年至2007年,喻宜萱编辑译配出版了7部外国艺术歌曲集,收录240余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2] 喻宜萱作为现代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之一,把西方正统音乐理论体系和美声唱法观念引入中国,参与创建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并培养出许多知名学生如黎信昌、李双江等。2001年5月,喻宜萱获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9月,喻宜萱获中国文联第六 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2] 2008年1月8日16点35分,喻宜萱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