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意社-抖音百科
三意社,创建于1915年,初名“长庆社”,后为“关中三义剧社”“西安三意剧社”等,是由苏长泰、耶金山创办的秦腔班社,也是西安最具盛名的秦腔剧团之一,[1]现任社长为侯红琴[a]。[2] 三意社的前身是1895年民间艺人苏长泰等人在华山脚下华岳庙的南戏台建立的“长庆班”。1915年10月,苏长泰和耶金山在原长庆班的基础上扩大并改名为“长庆社”,招收了刘光华等50个学员,形成了老艺人与新出科学员结合的演出群体,成为当时西安秦腔最上座的班社之一。1920年,长庆社被西安驻军陈树藩部属强行改名为“关中三义剧社”,次年耶金山又改为“西安三意剧社”。20世纪40年代,由于连年战争,入不敷出,剧社一度面临解散危机,直至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三意社才得 到新生。[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三意社在西安首演《白毛女》《罗汉钱》《小女婿》等现代戏,为革命现代戏的传播发挥过作用。在1952年中国第一届戏曲会演中,时任三意社社长苏育民凭《打柴劝弟》获演员一等奖,该作品于同年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后,苏育民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1953年,三意社抽部分演员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又多次赴大庆、玉门油矿慰问石油工人,支援国家建设。[1]1995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三意社举行“百年庆寿”活动。此外 ,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举办的“振兴秦腔”十周年“易发杯”大奖赛上,三意社独获八个奖项,名列二十多个参赛队的前茅。[4] 1999年,三意社携经典剧目《火焰驹》参加国庆五十周年晋京献礼演出,成为当年献礼演出中唯一一部秦腔剧目,也是唯一一部传统戏曲剧目。[5]2015年,三意社在易俗社剧场与易俗大剧院举行120周年演艺、100年建社纪念演出。[6]2019年,西安三意社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7]同年12月,三意社成为西安演艺集团旗下子公司。[8] 截至21世纪初,三意社先后培养了十期学生,约450人,其中不少人成为秦腔名家,发扬了秦腔“慷慨激昂”“响遏行云”的艺术风格,使三意社成为百年秦腔老社。[1]三意社还形成了被学界公认的苏(育民)派和肖(玉玲)派两大个人艺术流派。[9]截至2022年,三意社拥有演职人员百余人,包括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一级演员康亚婵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