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伊

东晋时期将领、军事家
桓伊(?~391年),字叔夏,小字子野,谯国[zhì]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1]东晋时期将领、名士、音乐家,是丹阳尹桓景之子。[2][3]
桓伊少时随父宦游,读书习武,聪慧简朴,受王濛刘惔赏识,累迁至大司马参军。因前秦战事频繁,桓伊任淮南太守,御敌有方,后升为都督豫州十二郡等军事、建威将军等。太和六年与谢玄共败前秦将,封宣城县子。建元十九年,桓伊参加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封永修县侯,晋右军将军。太元九年迁江州刺史,治理得当。后任护军将军,卒于任上,追赠右将军等,谥烈。[3]桓伊善于吹笛,现在所传的《梅花三弄》古曲,据说就是桓伊当年为王徽之所奏“三调弄”。[4][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桓伊十岁时,随父宦游蒸湘,寓居云绵庵,读书习武,观梅吹笛。桓伊有军事才略,为王[méng]刘惔所器重,多次参与各州府军事,累迁至大司马参军。当时前秦强盛,边郡多战事,朝廷选拔能御敌边疆的将帅,桓伊当选,被任命为淮南太守。因抚军御敌有方,晋升为都督豫州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建威将军、历阳太守,淮南太守之职依旧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