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1983年成立的国际科学组织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TWAS)成立于1983年11月,原名为第三世界科学院,也称世界科学院。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基斯坦物理学家阿布杜斯·萨拉姆(Abdus Salam)教授发起的一个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科学研究。总部设在意大利北部海港城市的里雅斯特[4][1]
1983年11月,第一届TWAS理事会宣告成立。1984年,意大利政府许诺提供1500万美元来支持TWAS运行,使得TWAS从“概念”变为现实。1987年9月14月至18日,第2届TWAS院士大会(General Conference)在北京举行,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院士大会。1993年,建立了第三世界女性科学组织。2007年,设立通讯院士,表明TWAS希望发展中国家的青年科学家在学有所成之后,致力于推动自己国家的科学发展。[5][6]2012年9月18日,TWAS召开第23届院士大会,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当选为新一任TWAS院长,TWAS理事会决定TWAS更名为世界科学院。[2]2022年11月21日至24日,TWAS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南非的夸拉莎·阿卜杜勒·卡里姆当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当选副院长。[7][8]2023年,TWAS公布新增院士名单,增选出47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增选院士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6位来自中国大陆。[9]
TWAS的组织体制由理事会、院士委员会和地区办公室组成。[5]宗旨是致力于帮助提高第三世界科学家的水平,培养未来一代有前途的科学家,从而推动第三世界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蓬勃发展。[1]院士从发展中国家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外籍院士从发达国家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10]截至2023年,全球共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约1400人,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工程科学、社会和经济学领域。[11]

创建背景

1946年,TWAS创始人阿布杜斯·萨拉姆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政府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49年,阿布杜斯·萨拉姆在剑桥大学获理论物理博士学位。之后,他回国工作三年一无所获,再次离开他的国家,并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开始了他的科研。这段经历使阿布杜斯·萨拉姆意识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科学家都是“孤独的旅客”,孤单地探寻着科学真理。“缺乏固定的组织,在开始时也许为自由探究提供了机会,但是经久不息和有控制发展只有通过制度上的架构才能得到”。1964年,在阿布杜斯·萨拉姆倡议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意大利政府的帮助下,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ICTP)成立,主要是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物理学家提供3-6个月的访问学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