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冀牗

民初教育家
张冀牗(1889-1938),男,安徽合肥人,原名张武龄,字绳进,后取名冀[yǒu]、吉友,民初教育家[3][2]祖父是清末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4]四个女儿因出身名门且都热爱传统戏曲文化,被并称为“合肥四姐妹”。[5]
1911年,张冀牖从合肥迁至上海,后于1917年定居苏州。受五四运动影响,他深感教育特别是女子教育之重要,于1921年创办乐益女中,秉持公益之心,资助贫寒子弟。学校氛围活跃,学生剪短发,参与运动会和话剧。张冀牖请教教育名家,聘请知名人士担任校董,吸引进步教师。1925年,他聘请侯绍裘任教务主任及国文教师,侯绍裘又推荐多名共产党员来校执教,共同成立中共苏州独立支部。[1]同年,张冀牖创办平林中学。抗战爆发后,乐益女中停办,张冀牖避居合肥,1938年张冀牖去世。[3]

人物生平

1911年,张冀牖举家从合肥迁往上海,随后于1917年再迁至苏州,起初定居于寿宁弄,几年后迁居九如巷。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之后,张冀牖深受新思想的熏陶,深刻认识到教育,特别是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于1921年毅然变卖部分家产,秉持“乐观进取,益社会”的理念,独资创办了乐益女中。[1]
学校开办后,张冀牖秉持公益之心,每年将十分之一的名额用于资助贫寒子弟。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们剪短发,参与活跃的运动会和话剧演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提升办学质量,张冀牖虚心向教育名家蔡元培马相伯吴研因等请教,并聘请知名人士如吴中张一、施仁夫、王季玉等担任校董,同时吸引进步教师叶天底等加入教学团队。1925年,张冀牖亲自前往松江聘请侯绍裘担任乐益女中教务主任及国文教师,随后,侯绍裘又推荐张闻天、王芝九、徐诚美等共产党员来校执教,他们共同在乐益女中秘密成立了苏州首个党组织——中共苏州独立支部。[1]同年,张冀牖又创办平林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乐益女中停办,张冀牖避居合肥西乡。1938年张冀牖去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