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之乱

322年发生于建康的战争
1
2
王敦之乱,又称王敦之叛,[1]是南京地区有史以来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内战,战争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结束于晋明帝太宁二年(公元324年)。[2]
王敦之乱是因为司马睿为了维护皇权,开始削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提拔其他士族人士以制衡王氏。这引起了王敦的不满,他作为琅琊王氏的重要成员,手握重兵,对司马睿的决策感到愤怒。王敦之乱在短短三年内,由两个不同皇帝对同一叛臣打的两场战争,第一仗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挑起战火,最后叛臣大获全胜,晋元帝含恨而死。第二仗晋明帝先发制人,将王敦打得落花流水。王敦亦因战局不利病发身亡,他的主要党羽无一幸免,全被消灭。[2]

起因

王敦与堂弟王导都是东晋的开国功臣,当日仍是琅邪王的晋元帝司马睿初镇建康时仍没有威望,江南士族以至平民都无人理会他,王导与王敦则为他建立威望,建立起在南方较安定地方的一个朝廷。王导主掌政策事务,而王敦则掌握军事力量,对东晋建立有极大的贡献,当时的人更称“王与马,共天下。”可见王氏的地位和影响力。
但东晋建立后,司马睿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于是提拔刘隗刁协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势力。司马睿亦忌惮掌握军事大权的王敦,亦疏远了曾经极力扶持自己的王导。同时,王敦亦渐见专擅,如自行选置属下州郡官员,自行加任割据险处的何钦为将军,更意图安插亲信任州刺史。这些事都让司马睿感到厌恶,而王敦亦对司马睿的反抗行为大为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