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李-抖音百科
叶李(1242—1292),字太白,一字舜玉,号亦愚,杭州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人。元朝官吏、副宰相。少聪慧,性耿直。20岁入太学读书,与朱清相友善。南宋末年因反对投降派被流放。终宋只为国子监生,大才而不能仕。但其后出仕元朝,六年就做到了一品官职。史界坊间对叶李评价不一。一方面有清朝乾隆帝评价的:“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这一句话闻于世人,另一方面也有世人提出,南宋在时,叶李欲为国效力反而受到 冤屈贬斥,报国不能,及至仕元,为官清明廉正,不可不谓是一位好官,不应因他为仕元朝就刻意贬低和忽略。 人物生平
叶李,字太白,一字舜玉,杭州人。自幼天资不凡,拜太学博士义乌施南学为师,补京学生。忽必烈南伐,蒙古军屯驻江上,宋朝命贾似道领兵抵御。因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崩逝,忽必烈班师北还,鄂州之围遂解。贾似道把蒙古军北撤作为自己的功劳,欺骗宋朝皇帝,得以再任宰相,而且更加专横跋扈,创立公田,滥发纸币,压榨人民,宋朝内外无人敢于指责非议。叶李与国子监的同学康棣等八十三人,向宋朝皇帝上书,攻击贾似道。似道大怒,得知给朝廷的上书是由叶李起草的,便唆使其党徒临安府尹刘良贵诬告叶李,造成冤案,把叶李 贬到漳州,直到贾似道倒台后,他才能自由行动。宋亡后,叶李隐居于富春山。江淮行省及宣抚司、行御史台争相召聘,使任苏、杭、常等郡教授。他都拒绝。 至元十四年(1277年),忽必烈命御史大夫相威主持江南行御史台工作,并访求宋朝遗臣。相威举荐了叶李。以前叶李攻击贾似道的奏章中,其末 有“前年之用兵,适逢天幸,才有保住宋朝半壁江山之功”之语。忽必烈对这句话大加称赞,现在听说相威举荐了叶李,十分高兴,即授叶李为奉训大夫、浙西道儒学提举。叶李闻知又准备隐避,而使者已至,除诏书外还附有丞相安童给他的信,信中说道:“先生在宋以忠言直谏为世人所称赞,皇帝非常关注,今授以五品官爵。有才德的人,当隐则隐,当出仕则应出仕,要尽全力以报答殊遇之恩。”叶李权衡下改变其隐避的打算,拜谢忽必烈的知遇,表示:“能为官治国,这是我的心愿,怎敢不接受皇帝的诏令。”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侍御史程文海奉命去江南访求贤才。忽必烈叮嘱他,这次去一定要把叶李请来。叶李到京师后,皇帝命集贤大学士阿鲁浑撒里把他安置于集贤院中。过了几天,在披香殿召见,慰问他远道辛苦,对他说:“卿从前指责贾似道的书,我曾看到了。”询问关于治国安邦之道。叶李讲述了历代帝王得失成败的原因。忽必烈连连点头称是,规定每五天入宫议事一次。当时,各道管理儒学的官府,都认为是闲职而被撤销。李为此而上书说:“臣怀着敬佩之心阅读了先帝的诏书,看到朝廷在创业之时,军务繁重的情形下,还招纳儒士。今陛下已统一天下,息武重文,难道不需要培养人才,弘扬圣上的治国之道么?各道儒学提举及各郡教授,肩负教化民众的重任,不应废除。请恢复提举司,专设提调学官,以教育诸生,讲明治国之道,而向太学提供培养人材,以备朝廷录用。凡儒户的徭役,请完全豁免。”忽必烈表示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