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两千多年前,人们曾用石头演奏乐曲。当时有一种韶乐,它的乐器就是人们常说的八音石,敲击八音石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所谓八音石实际上是灵璧石中的一种。[1] 传说
在博山大东关外后乐桥北,原有一座园林式古典建筑群,筑有岚漪亭、清音阁、凉洞亭、绿滋斋、适我堂、清止阁、醉石轩等。园中假山逶迤,亭榭[xiè]隐约,棠云梨雨,竹影摇曳,景色十分幽雅。园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吕祖庙迎面的一座整块的假山石,它形体高耸、玲珑剔透,若从不同的角度敲击,能发出不同的音响,故人们叫它“八音石”。有人曾说:“置身园庭,耳听八音,神心怡然。”所以,人们便把这座园林式建筑群命名为“怡园” “怡园 ”这一地名既然与八音石有关,那么,八音石又是怎样来的呢?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末年,以盛产琉璃著称的颜神镇,有一个姓赵的进士,当上了河北省邯郸县的知县,他才上任不久,便碰上了一桩官司。原是兄弟二人分家,万贯家产都不愿要,却争着要一颗祖传的“宝珠”,说它是人间至宝,价值连城。赵知县把“宝珠”仔细掂量了—下,却原来是颜神镇西冶街炉工们的早年生产的琉璃球。他对俩兄弟说:“你们为了争分这个小小的琉璃球,竞不顾手足之情,大闹县衙,成何体统!这个小物体本官暂时留下,将来自有安排。你俩赶快回家分家产吧。兄弟俩认定县官贪婪,想抢夺自家的珍宝,便齐声高喊“冤枉”!赵知县又好气,又好笑,便当堂把琉璃球砸碎,说:“两个月后,本官每人赔你俩十颗!”大堂上的众幕僚衙役只惊得目瞪口呆,暗想:县太爷你尽管有万贯家财,也难赔得起二十颗珍世奇宝!赵知县巳猜透了他们的心思,笑了笑说:诸位不要惊慌,将来本官每人赠送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