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

明代抗倭名将
刘显(1515~1581),本姓龚,字惟明,江西南昌人,明抗倭名将。历官副千户,浙江都司参将、副总兵、总兵,狼山总兵,都督同知、左军府都督、太子太保[1]
刘显是宋代侍御史龚杞之后,少时因家贫而入赘刘家,改姓刘,在蜀地(今四川一带)教书为生,但因其志向远大,刘显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冒充四川籍考生当了武生。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刘显从军,在征剿“苗乱”时格杀敌军五十人,擒获其首领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刘显追击敌寇至白驹场、茅花墩,斩首六百余人,将敌人全部歼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广东发生动乱,刘显以代理总兵官的身份前去镇守,恰逢福建倭寇猖獗,朝廷急令刘显驰援,与参将戚继光多次击败倭寇。刘显虽骁勇善战,但他不遵守朝廷法度,也不为上官喜爱,几遭贬谪之后,又被调到贵州。恰逢广西土酋者念父子反明,刘显率兵攻入安顺。刘显奉命征剿,“俘斩五百余人”,迫使其逃离贵州。刘显都掌蛮之乱平定后,托病辞官遭拒,后西川“番”暴乱,刘显率兵压制等,最后于万历九年(1581年)病逝。[2]
张廷玉评刘显平定了蛮乱后称病隐退,并且用有关官员从中阻挠作为托辞,其中确实是有一定缘由。在叙南地区的九丝山上曾建有刘显的祠庙。[3][4]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