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

汉族民间提水设施
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井别作桔[gāo]、辘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葵》辘轳也可指机械上的绞盘。渡沟[qiàn],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1][2]

简介

提取井水的起重装置。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辘轳
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汉族劳动人民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