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蟖

直翅目螽蟖科的动物
[zhōng][],成虫体长35~40毫米,雄较雌略小,雌产卵器长25~27毫米。全体绿色,带暗褐色斑纹。复眼椭圆形,褐色;触角丝状,细长,超过腹端。成虫和若虫多白天活动取食,亦可食害花和果实。一般发生数量少,危害不大。秋后交尾产卵于植物组织内。成虫寿命较长,直到有霜冻才死亡。在温暖的南方可在落地植物中越冬。雄虫前翅摩擦发出鸣声,晴朗高温时尤喜鸣。[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0毫米,雄较雌略小,雌产卵器长25~27毫米。全体绿色,带暗褐色斑纹。复眼椭圆形,褐色;触角丝状,细长,超过腹端。前翅雌虫伸达腹端,雄虫超出腹端;翅脉暗褐色至黑色,翅上并有暗褐色至黑色斑纹;雄前翅基部有发音器,后翅较发达,不善飞行。3对足跗节均4节,后足发达为跳跃足。产卵器略呈剑状,端部黑褐色。尾须较短小。若虫体略呈四角形,触角特别细长,与成虫相似,体较小,无翅,近成长时生出翅芽。[2]
绿螽蟖

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