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青

中国当代诗人、画家、学者
罗青,本名罗青哲,1948年生于山东青岛,次年随父母到台湾,原籍湖南湘潭,[2][3]是中国当代诗人、画家、学者,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研究所专任副教授。[3]
罗青13岁随溥心畲习北宗山水,16岁随任博悟习南宗泼墨,大学就读于辅仁大学英文系。[2][3]1969年,罗青开始在台湾《纯文学》月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诗作及散文。[3][2]1972年,出版处女诗集《吃西瓜的方法》,诗人余光中称之为“新现代诗的起点”。[8][9]同年,罗青赴美留学,在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比较文学,获硕士学位。返台后曾任教于辅仁大学外语学院、政治大学文学院。[3]1975年,罗青与诗友共创草根诗社,出版《草根》诗刊;[2]同年,获台湾第一届“现代诗创作奖”。[3]1988年,罗青出版诗集《录影诗学》,企图使摄影镜头语言的手法融入现代诗。[10]1996年,他获鹿特丹国际诗人(Poetry International)推荐奖,1996年,获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奖助邀访问并演讲。[5]期间,他先后出版了诗画集《不明飞行物来了》《萤火虫》,绘画美学论文集《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等作品,并分别在台北、上海、欧美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1][4]
2000年至2001年,罗青连续两年获伦敦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Sussex London)英国国家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Board )研究奖;[5]2002年至2003年,他出版了散文摄影集《诗眼照天涯》系列,包括五册:招牌篇、绿树篇、窗户篇、建筑篇、雕像篇。[1]2006年,罗青提出绘画记号学,先后出版了《记号学三部曲》,包括《罗青的世界》《现代的反思》《后现代的探索》;[4]2010年至2020年,他罗青分别在伦敦、台北、上海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墨彩、陶瓷展和小品画展,先后出版了《熊猫之歌》画集、《试按上帝的电铃》《天下第一巷》散文集等作品,并赴各地做学术演讲。[1][3][8]2022年1月,因妹妹罗霈颖突然猝死,他出版书籍《如何学做小妹妹的大哥哥》以纪念兄妹之爱。[11]7月,罗青在桃园市政府文化局一楼大厅举行了“2022油彩墨彩相辉映:罗青、陈炳臣对话展”。[1]
罗青被余光中誉为台湾后现代诗第一人;[5]他的诗风前卫、俏皮,口语化,意象鲜活,富于机趣。其诗集以系统的编排和严谨的结构见称,亦常融入中国传统民俗的元素,或戏拟童言童语入诗,在形式和题材方面多所开拓。[2]其诗作已被译为十四国文字出版,其画作被全球二十三家著名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等博物馆多次展出他的作品。他是通才式人物,对中国诗意画传统有极深的了解与传承。[5]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