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

北宋词人、官员
李之仪(1048年-1117年)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李之纯堂弟。他出生于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庆云县),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1][2]
李之仪早年师从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1073年(宋熙宁六年),李之仪高中进士,初授万全县令,后到[]延军任职。1083年(宋元丰六年),他随杨景略出使高丽。与黄庭坚秦观交游甚密,亦为苏轼所赏识。1093年(宋元[yòu]八年) ,苏轼出知定州,以李之仪为签判,一道赴任,朝夕唱酬。后来,他被召任为枢密院编修官,不久出任原州通判。哲宗元符年间,他被调回京城监管内香药库,又遭御史石豫阻挠,指责他曾为苏轼的幕僚,不宜担任京官,随即他被废除了调令。徽宗初年,他被奉派至河东路任常平仓提举。又因替范纯仁代书遗表、整理行状,遭蔡京迫害,蒙冤下狱,出狱后被开除政籍,流放到太平州 (今安徽省当涂县)遭受管制,后来又被转移到唐州。晚年遇赦复官,他回到太平州藏云峰下定居。1117年(宋政和七年),李之仪病逝,葬于葬当涂藏云山致雨峰,享年80岁。[1][2][3]
四库全书》称李之仪的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他与苏轼的文缘友情流传千古。他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等。《唐宋名家词选》收录了《姑溪词》中的三首词,其中《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首,尤富民歌风味,被明代毛晋誉为“古乐府俊语”。[1][2]

人物经历

李之仪(?—1117年),字端淑。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县)人。北宋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