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毯

世界三大名毯之一
藏毯(英文名:Tibetan carpet[1],藏语统称“仲木仔”[2]),是将牦牛毛或羊毛捻成线,染色后采用特殊的拉杆结扣法编织而成的一种藏族毛织工艺品。藏毯吸收了中原的丝绸编织技术,也融合了印度尼泊尔的艺术特点。藏毯与波斯毯、东方毯并称为世界地毯家族中的“三大名毯”。[3]藏毯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藏族地区。[4]传统藏毯的图案有佛八宝、暗八仙、国王七宝等,贵族多使用虎皮纹、狮纹以及龙凤纹等,而平民则多用花草纹。藏毯配色较富有地域特色,表现为颜色艳丽、纯度高、对比强烈,色彩构图穿插灵活,与藏族建筑彩画的装饰风格一脉相承。[1]
早在远古时期,藏族先祖虽还未掌握编织手工技术,但已经会制作多种较复杂的带色骨质与陶器的日常器物。进入小邦时期后,民间开始出现编织技术,藏毯的雏形“溜”问世,在色彩上已经出现了除红和黑、白之外的绿、褐、蓝、黄四种颜色。[5]四五千年前西藏高原先民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毛纺织生产活动。[6]三千多年前,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牧民掌握了毛纺、染色技术,能织出具有几何图形的花色毛毯,它是藏毯的前身。[7]元代,江孜城的卡垫业较发达。到了明清两代,藏毯的生产已颇具规模。 [8]17世纪中期,藏毯的生产已经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8]康熙年间湟中加牙滩村成为著名的藏毯生产专业村。[9]18世纪至19世纪,随着佛教文化的不断发展,藏毯作为一种尊贵的礼品,进入中原地区。[7]1904年亚东江孜开为商埠后,英国印度的棉纱和棉织物逐渐进入西藏,由于进口棉纱价格昂贵,只有宫廷以及贵族寺院使用的藏毯才会用棉纱作经纬线,以至于后期藏毯在制作工艺上呈现毛经、毛纬;棉经、毛纬;以及棉经、棉纬等多种材质组合共存的现象。[10]截至2023年,藏毯产品已出口到西欧、北美、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7]
200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藏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1]2024年8月,藏毯进入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12]西藏地毯织法独特,图案原始自然,色彩搭配热情奔放,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1]

历史沿革

早在远古时期,藏族先祖虽还未掌握编织手工技术,但已经会制作多种较复杂的带色骨质与陶器的日常器物。从拉萨曲贡文化遗址与藏区仲巴、琼结等地发现的遗址中出土了涂有红色、棕红色与黑色颜料的石器和石盘陶制品等。但纺织工艺在此时还并未出现。进入小邦时期后,民间开始出现编织技术,藏毯的雏形“溜”问世,在色彩上已经出现了除红和黑、白之外的绿、褐、蓝、黄四种颜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