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毓朗

乾隆帝的六世孙
爱新觉罗·[][a](1854年—1922年),字月华,号余痴,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世孙,末代皇后婉容的外祖父,多罗定慎郡王溥煦次子,母亲为侧福晋鄂佳氏。[3][5][2]
毓朗自幼体弱多病,爱好读书,17岁时开始学习骑射。光绪五年(1878年),24岁的毓朗参加武举考试中举,受封为镇国将军。后来前往神机营任职。[2]光绪十二年(1886年),毓朗被封为三等镇国将军,[4]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毓朗被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同年又任巡警部左侍郎。后又任民政部尚书、步军统领等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毓朗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宣统元年(1909年),其受命负责管理军谘处,深受摄政王载沣信任。宣统二年(1910年),毓朗入职军机处,执掌军国大计。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其改任军咨府大臣。同年十月离职。1918年,徐世昌就任大总统,任其为议员。[1]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选择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隆裕太后签署让位诏书,毓朗到处奔走以求复辟大清,最后以失败告终。1922年,毓朗溘逝,谥号敏达。[4][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同治三年(1854年),毓朗出生。幼年的毓朗体弱多病,一直到20岁之前,基本上是足不出户。平时他爱好读书,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在当时,旗人重武轻文,王公子弟多以马步弓刀相标榜,毓朗嗜书如命,很不同于一般。他的父亲定慎郡王溥煦也很支持他,把家中几代攒下来的藏书都交给了他,任他翻阅。毓朗不喜欢武事,但也免不了要习武射箭,这是清朝人关以来就给旗人定下的规矩。毓朗17岁的时候才开始练习骑马,当时他的兄妹都嘲笑他。毓朗却不与争辩,翻身上马,专注练习骑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