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岱山大黄鱼-抖音百科
岱山大黄鱼,俗称黄鱼、黄花鱼,分黄鳞和白鳞,秋季捕获的称桂花黄鱼。岱山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地之一。[1]岱山海洋资源蕴藏丰富,渔场水域宽阔,水质肥沃,气候适宜,饵料充沛,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域内仅鱼类就有300余种,是著名的“岱衢[qú]族”大黄鱼的故乡,为中国东海的一座“活鱼库”,海水产品年产量30万吨以上,为全国十大重点渔业县之一。[2] 大黄鱼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治多种疾病。[1]《本草备要》载:“性味甘平,开胃消食,治暴痢腹胀 。”《菽圆杂记》载:“痢疾忌油腻生冷,惟黄鱼宜,以其无脂不腻,而能消宿食理肠胃也。” 据中医研究,大黄鱼有开胃、益气、明目、治痢、安心神,以及加强生殖力与生命活力的作用。[1]用黄鱼鳔制成的鱼鳔,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和黏多糖,可以用来改善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健忘等症状, 而且有特殊的止血功能,可用于治疗吐血、崩漏、外伤出血等病症。[1] 2021年,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以“全国放鱼日”为契机,在岱衢洋海域开展了大黄鱼增殖放流活动,439.9096万尾岱衢族大黄鱼幼苗通过活水船运输分别放入岱衢洋大长涂东部海域。[3]2022年,岱山县为恢复岱衢族大黄鱼资源,推动大黄鱼品牌建设,促进东海渔场修复,从三方面着手保护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重资源强养护;二是重苗种促发展;三是重转型保品质。[4] 特产简介
大黄鱼分布在黄海南部至雷州半岛以东海域,有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náo]洲族三个地理种群,因其体色金黄、肉嫩味美、经济价值高而闻名海内外。大黄鱼是我国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但由于长期的酷鱼滥捕,导致资源严重衰退,大黄鱼养殖因缘兴起。1986年福建开始从事大黄鱼的人工 繁育和养殖研究。浙江省于1996年率先在象山、普陀、玉环开展大黄鱼养殖试验,1997年宁波、舟山开展了人工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并迅速向全省推广。大黄鱼加工后有长胶、片胶,口味极佳,健肠胃,为“滋补珍品”,清时列为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