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盐是青海省乌兰县的产品。[1][a]茶卡盐外表是白色或青白色。[a][2] 茶卡盐属于湖盐,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味道咸而甘。[3]茶卡盐的原料须用满淋卤期后的原生盐或再生盐,洗涤使用茶卡盐湖、柯柯盐湖的卤水。[2][a]其中茶卡盐湖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人开采食盐,至西汉时期,茶卡盐湖的盐在西北等地颇有声誉,清雍正27年,茶卡盐湖的盐被纳入政府管辖开采。1937年,民国政府确认茶卡盐氯化钠含量为95%。1950年,成立茶卡盐厂后,在茶卡盐湖使用船采船运技术,2000年,青海省茶卡盐厂改制为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茶卡制盐分公司。[4][5]2023年,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称,可开采湖盐储量约14亿吨,“茶卡”牌食用盐产能为30万吨/年。[6]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茶卡盐”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国内首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盐产品。[7][1]
历史沿革
在3000多年以前,茶卡盐湖就有人开采食盐。[b]至西汉时期,羌族人在茶卡盐湖采盐食用,茶卡盐湖的盐在西北和中原地区颇有声誉。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设置西海郡(今海晏三角城),有 "渔盐之利”, 西汉末年,王莽将临羌县改称"盐羌县"。公元1032年,李元昊称帝后,曾骑马游视了茶卡盐湖。元、明以后,茶卡盐池被称为"乌海盐池",成了附近少数民族食盐源地。清雍正27年,茶卡盐湖的盐被纳入政府管辖开采。乾隆二十八年(1763),官方有组织地对盐湖进行大规模开采,还制定了盐律。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