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仁篇-抖音百科
《识仁篇》是程颢的重要作品之一,与《定性书》共同构成了明道哲学的核心。宋代学者普遍认为,《定性书》展现了程颢深厚的哲学造诣,而《识仁篇》则揭示了明道哲学的深刻之处。这两篇文章对于理解宋明时期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1]。 原文
程颢在其著作《识仁篇》中指出,学者首先应该认识仁的本质。他认为,仁是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的状态,其中包含了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只需保持真诚恭敬的态度即可,无需刻意防范或深入探究。如果内心松懈,就需要警惕;但如果始终保持警醒,就不必担心会有什么问题。对于尚未领悟的道理,可以通过不断探索来加深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就会明白,不必急于求成。这种道与世间万物并无对立关系,甚至“大”的概念也无法充分描述它。天地的一切作用都是为了我的利益。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只有通过反省自身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如果反省不够真诚,那么仍然会觉得这是两个独立的事物,无法真正感受到快乐。张载的《订顽》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只要按照这个原则行事,就没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了。《订顽》的意思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专注,不要试图控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更不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这样做并不会耗费任何精力,这就是保存仁的方法。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有所收获。因为我们的良心和能力原本没有丧失,只需要消除过去的习惯,就能逐渐转变成为新的习惯。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下去。如果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仁所带来的乐趣,也就不用担心自己能否继续坚守了[2]。 作者介绍
程颢,字伯淳,出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逝世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籍贯河南伊川。他与其弟弟程颐并称为“二程”,因其长期在洛阳讲学,故被称为“洛学”。后世尊称程颢为“明道先生”,程颐为“伊川先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