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铜鱼又称鸽子鱼、尖嘴、沙嘴子、黄头鱼,为鲤形目鲤科铜鱼属淡水鱼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生长速度较快,而且个体较大,一般体长可达25—30厘米[4]。
北方铜鱼最为明显的形态特征是肚子大,眼睛小,鼻孔大于眼径,全身呈淡红色,很是鲜亮,并泛着银白色光泽[4]。体长,粗壮,前端圆筒形,尾柄部高,稍侧扁。头小,稍平扁,头后背部稍隆起。吻尖而突出。口下位,马蹄形,略宽。唇较 发达,口角处稍游离。须1对,粗长,末端超过前鳃盖骨的后缘。鼻孔大于眼径。眼小。侧线鳞55-56个。胸、腹、尾鳍基部具有不规则排列的小鳞片,背、臀鳍基部具鳞鞘[5]。
北方铜鱼,通常成群活动。在冬季,它们往往潜伏于深水处的岩石下或深沱里,等到开春,便洄游产卵。每年的5—7月产卵时,可随水漂流发育,经过四五个月后,于9—10月,它们就退至下游。北方铜鱼喜欢在浑浊的深水区觅食。在幼鱼时期,它们主要以其他鱼类的卵和苗为食,成鱼则以底栖动物为食。水生昆虫、鱼虾、植物碎屑、谷物、小螺蚌等也在其食谱之列[4]。 北方铜鱼除了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之外,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过量的捕捞等多种因素,使其陷入濒危深渊,有的分布地已30年不见踪迹。为拯救北方铜鱼,《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鱼类》均将其列为濒危等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为一级。同时,还从栖息地保护与人工繁育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自2018年开始,每年4至6月,将黄河干流及其13条支流设为禁渔期[4]。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