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颈䴙䴘-抖音百科
黑颈䴙[pì]䴘[tī](学名:Podiceps nigricollis),又名黑颈鸊鷉,是䴙䴘科水鸟中的一员,分布于欧亚中部、南部、非洲、北美洲西部以至中美洲、中国等地。繁殖期成鸟具松软的黄色耳簇,耳簇延伸至耳羽后,前颈黑色,嘴较角䴙䴘上扬。冬羽:与角䴙䴘的区别在嘴全深色,且深色的顶冠延至眼下。颏部白色延伸至眼后呈月牙形,飞行时无白色翼覆羽。主要栖息于内陆淡水湖泊、河流、沼泽及河流入海口。主要以小鱼、蛙、蝌蚪、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繁殖期5-8月,营浮巢,每窝产卵4-6枚。黑颈䴙䴘在中国数量稀少,已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现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认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形态特征
黑颈䴙䴘通常长28至34厘米(11至13英寸),重265至450克(9.3至15.9盎司)。繁殖期羽色中的名义亚种的头、颈、胸和上半部分都被染成黑色至黑褐色,但眼睛后面延伸到眼罩和颈部两侧的赭[zhě]色羽毛扇除外。此眼多为红色,眼内侧有一狭窄而较浅的黄色环,眼眶为橙黄色至粉红色。而薄而上翘的喙则是黑色的,与眼睛之间由一条从檐部开始的黑线相连。有时,可以发现前颈部大多染有褐色。上翼呈黑褐色至灰褐色,并有二翼和部分内初翼形成的白色斑块。侧翼的颜色为褐红色至褐栗色,偶有黑色斑点。翅下和腹部为白色,前者的例外是深色的三层和大部分淡灰褐色的外底层。腿为深绿灰色。雌雄相似。 分布范围
黑颈䴙䴘分布于欧亚中部、南部、非洲、北美洲西部以至中美洲、中国等地。夏季时分布于新疆(天山)、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东部中部、西南部),冬季分散至北纬30°以南地区。在中国以外的种群数量亦不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