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宁桥-抖音百科
万宁桥(英文:Wanning Bridge[2]),位于北京地安门外大街中段,横跨什刹海前海东岸的玉河上。[3]万宁桥初为木构,后改石筑,单孔拱券,长约34.6米,宽约17米,桥拱净跨度约7.2米,拱高约3.5米,现桥西存有四只镇水兽(上、下各两只),桥东存两只,其中桥东北护岸上的为元代石雕,桥西设澄清上闸。[4]被誉为“中轴线上第一桥”。[3] 该桥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起初被称为“海子桥”。明代曾重建万宁桥拱券的上部结构,清代更换过桥栏杆。195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将万宁桥以下一段玉河改为暗沟,同时检测万宁桥承载力,最终决定保留。1984年北京市政府将此桥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为后门桥。1998年侯仁之向北京市政府建言,力主修缮,恢复河道景观,改名万宁桥。1999年6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市文物局大规模整修万宁桥及其周围环境。2000年12月,工程告竣,万宁桥东西两侧重现水流,桥身重现原貌。2013年万宁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万宁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遗产构成。2023年,北京市第二批水利遗产名录公布,万宁桥位列其中。[3][2]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包含万宁桥在内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 关于万宁桥的民间故事有镇水兽传说、大象洗浴、水淹北京城等,[3][6]元明时期不少诗人作出有关万宁桥的诗作,如元惠宗时任集贤大学士的许有壬作《饮海子舟中答人招饮斜街》,元代诗人宋炯作《过海子观浴象诗》,元礼部尚书马祖常所作《海子桥》。[2] 名称由来
元人称积水潭为海子,因为古桥靠近海子,得名“海子桥”。海子桥本是木桥,后改建为单孔拱券石桥,改名万宁桥,取“万年永宁,坚固不朽”之意。明代沿袭了万宁桥的称呼,《明一统志》有载:“万宁桥在海子东岸,跨玉河上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