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正明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关正明(1926年-2009年7月12日),满族,原名关宝永,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一级演员、“关派”须生大师、著名表演艺术家、原武汉京剧团(现武汉京剧院)副团长。[1][5][3][2][6]
1940年,关正明入上海市戏曲学校学习,从师关盛明,后向李文骏学艺深造。[1]1954年,关正明从上海去往武汉,参加了武汉市京剧团,并任武汉市京剧三团团长等职。同年,他拜马连良先生为师,学习马派。1978年后,关正明重返舞台,恢复上演了许多传统剧目。他担任武汉市京剧一团团长后,带领全团同志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81年11月中旬,他们在安庆南京等地演出;同年11月22日至24日,到上海劳动剧场演出了《群英会》《借东风》《薛平贵与王宝钏》及《失街亭·空城计·斩马》等传统京剧。此后,武汉市京剧一团在关正明的领导下,积极挖据、整理、恢复和上演了许多优秀传统剧目,为京剧走出低谷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3]1986年,关正明退休。[2]次年,他领衔湖北省京剧演出团赴中国香港演出,演出了《徐九经升官记》《女杀四门》《别宫祭江》《乌盆记》《杨门女将》等剧目。1990年,关正明被特邀作为京剧名老艺术家在纪念会上演唱一段其代表佳作《二进宫》,被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放。关正明晚年参加了武汉市“协力振兴京剧联络会”,并任名誉会长,他还亲自带领武汉市戏剧学校的学生,到河南等地演出一个多月,共演出39场。[3]2009年7月12日下午5时29分,关正明逝世,享年83岁。[2]
关正明嗓音好,接受能力强,谦恭有礼,对于内外行前辈,均趋前求教,对徐慕云王庾生等均执弟子礼。关正明还善于吸收众长,不固守一派,对于谭、余、马诸派的演唱技法,均有所吸收,溶为己用。常演剧目有《浔阳楼》《空城计》《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搜孤救孤》《战太平》《定军山》《珠帘寨》《宝莲灯》《汾河湾》等。[1]

人物生平

启蒙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