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阳花糕,[1][2]是以糯米粉赤豆为主材制作的美食。[2]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5] 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重阳糕的习俗。[3]到了宋代,吃重阳糕逐渐演变成为重阳节的专属食品。[6]到了明清时期,这一习俗更加普及。[6]重阳糕没有固定做法,原料以糯米和粳[jīng]米为主,糕身嵌有赤豆、红绿丝、蜜饯、果仁等物。先将果脯、豆沙等备好,把糯米粉、粳米粉、红白糖等掺和拌成糊状粉浆,捏成型后加入果脯、豆沙上火蒸透,取出后切成菱形糕状,最后用彩色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4]重阳糕是一个标志性的重阳符号,因“糕”和“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成为吉祥的预兆。[7]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糕的寓意也在不断扩展,不仅仅是祝福、纳吉,它还是交流、分享、友爱等人文精神的体现,极大地丰富了重阳节的民俗内涵和文化底蕴。[8] 2019年9月,重阳糕入选“常州十大面食小吃”。[9]
名称由来
重阳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10]因表面要撒上一层桂花,所以又叫“花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