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惠民-快懂百科
乔惠民,中国著名“公益人士”,城市发展策略专家。笔名乔梁,山西昔阳籍,大学文化。50年代云南昭通出生,文革与被打成“走资派”的父母同蹲“牛棚”、“马圈”,在“五七”干校劳动,并在东川矿务局做矿工;70年代初从军,先后为铁道兵65团司令部打字员、修理连修理工、政治处新闻报道员、机械连排长、铁13师政治部新闻干事、《解放军文艺》月刊评论组编辑助手,后多年为《铁道兵》报社记者、编辑。1976年春在军中驳斥“四人帮”批邓怪论,撰《从托派骂老近卫军想到的》等系列文章,与上海《文汇报》、《学习与批判》“四人帮”御用写作班子展开笔战,险陷囹圄[yǔ]。 人物经历
乔惠民,上世纪80年代转业地方担任贵州财经学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兼任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贵州省委宣传部巡视员小组成员。省委组织部曾组织编写《用荆棘编织桂冠的人》一书,专章介绍其早年奋斗事迹。 1990年调往深圳市文联工作。在深港一体化开放合作背景下,先后参与创办深圳与香港《现代摄影》、《焦点》、《中国城市》杂志,分别担任首席记者、副总编辑、副社长等,并担任深港文艺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香港概览》副主编。深圳对口帮扶贵州期间,先后担任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版图工程副秘书长、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生态示范基地负责人。现公益担任亚太环境保护协会执行会长兼总干事、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中国城市》杂志常务副社长、《中国城市竞争力年鉴》与《中国城市地产年鉴》副主编,兼任中文博客国际总会主席、中华地产商会副会长、世界航空小姐协会副会长、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与世界遗产研究院学术院长、并被特聘担任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主持的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公园创建体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绿色村庄专家委员会主任等。 2010-2011年,他因致力参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持的中国特色低碳经济道路、“大国土经济”、“大低碳经济”概念下的资源禀赋及空间高效利用课题研究,作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起草《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共建工程纲要》,而担任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办公室副主任及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参与调研推举蛇口、肇庆、丽江、金华、烟台、通化等一批城市、城区、社区、产区成为首批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组织实施了多个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重点课题。2011年,还被聘请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国家形象与地方形象创新传播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国家红色遗产深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课题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