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形目

善于筑巢的中、小型鸣禽
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是一种中、小型鸣禽,喙形多样,适应多种生活习性。它们的鸣管结构和鸣肌复杂,大多善于鸣啭,叫声多变悦耳。雀形目的筑巢技巧精巧,雏鸟成熟较晚。该目的物种种类繁多,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全球有超过100科5400种以上的雀形目鸟类,占据了鸟类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中国,雀形目鸟类分布于34个科中。雀形目的鸟类多栖息于树上或陆地,其中也有适应都市环境的物种。它们的鸣肌和鸣管发达,多以婉转的啼声闻名,通常所说的鸣禽就是指这一目的鸟类(狭义上仅包含鸣禽亚目)。雀形目鸟类善于筑巢,多为晚成雏,常展现复杂的占区、营巢和求偶行为。体形大小不一,大型的如鸦科部分种类体长可达50厘米以上,小型的如[wēng]科莺亚科部分种类体长仅6-7厘米。大部分雀形目鸟类是候鸟,留鸟较少。该目分为三个亚目,包括刺[liáo]亚目(Acanthisitti)、霸鹟亚目或禽亚目(Tyranni)和鸣禽亚目或燕雀亚目Passeri)。鸣禽亚目包含了大多数物种,而刺鹩亚目仅有1科2属2种,也被称为纽西兰鹩。除了一些体型较大的科,大部分雀形目成员都是小型鸟类。雀形目鸟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喜马拉雅山区。

物种简介

动物学史

雀形目是鸟纲中最大的一目,包括5700多种鸟;与这数量相反,雀形目下属的科很少,也就是说,同属的鸟类数量非常多。这也充分说明了雀形目鸟进化的成功性。雀形目鸟类由7500万年前的冈瓦纳古城地带的动物进化而来,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可以生活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洲。雀形目鸟长有独特的雀腔型头骨、鸣管结构复杂,脚细弱,它们也被称作枝头鸟或鸣禽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