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

德国军事理论家、普鲁士与德意志帝国名将
1
4
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德文名:Helmuth Karl Bernhard von Moltke,1800年10月26日-1891年4月24日,以下简称毛奇),别名老毛奇,出生于梅克伦堡帕尔希姆,军事战略家,普鲁士与德意志帝国名将,首创总参谋部,是德国著名的参谋长。[1][4][2]
1811年,毛奇被送进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军校学习。1818年,毛奇从哥本哈根皇家军校毕业,进丹麦军队服役。1822年3月,毛奇通过考试加入了普鲁士军籍。1828年,毛奇发表了军事著作《论军事测绘大纲》,受到军界的重视,因而调到地形测量署工作。1834年11月,毛奇到达土耳其,帮助土耳其进行军事改革。1839年6月,毛奇回到普鲁士。1840年,毛奇调到柏林第4军团参谋部供职。1842年,毛奇晋升为少校并且参与指挥修筑汉堡至柏林铁路。[4][3]1848年,毛奇任马格德堡第4军团参谋长。1855年,毛奇任弗里德里希·威廉亲王副官。1857年,毛奇任普军总参谋长,他开始改组总参谋部,扩充军队,改进装备,实际负责普军的作战指挥。[3]1864年至1871年,毛奇指挥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都取得了胜利。[4]普法战争结束后,毛奇又继续担任了17年的总参谋长。1888年8月10日,毛奇辞掉总参谋长一职,辞职后还担任过国家保卫委员会会长。1891年4月24日,毛奇病逝于柏林。[4]
毛奇是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打败奥军和法军的实际组织指挥者。在色当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德意志统一作出重大贡献。[1]毛奇对世界军事的贡献在德国来说仅次于克劳塞维茨。毛奇十分重视新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强调参谋人员对完善军队指挥的重要作用,在军事理论方面颇有建树,西方军队中流行的“委托式指挥法”“闪击战”理论,都是他首开先河,他的军事理论对于西方军界很有影响。著有《毛奇军事论文集》和《军事教训(交战的准备)》等,对军事史影响很大。[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