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昌隆缫丝厂

1873年成立的工厂
1872年,陈启源回国。1873年,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因当时简村以至江浦一司一带未有制作机器的工场和技术人员。后来缫丝厂就由陈联泰负责缫丝机器的改造与安装,陈启源亲自负责技术指导,后至1873年工程全部完成。同时,陈启源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以后,南海县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也随着诞生了。[1][2]

介绍

继昌隆缫丝厂厂址在广东南海,其生产的生丝,称为“厂丝”、“洋庄丝”,同传统的手缫土丝(又名七里丝)比较,在色彩、捻度(打较)、条份、匀度、理绪、净度和装束成形等方面,都大为优胜,较之法国所产无多逊色。因而,西人喜买之,沽名之价,竟多三分之一。
“厂丝”畅销价好,越来越有吸引力,陈启[yuán]对来咨询、求教的人,皆热情无私地予以介绍和传授。建厂后的头三年,到继昌隆缫丝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仿继昌隆模样而设立的缫丝厂有四家。到公元1881年,江浦司一带地方就有机器缫丝厂十家。

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