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节

苗族侗族传统节日
芦笙节是从江县苗族同胞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举行。[1]从江县六洞地区洛香镇侗族人民的芦笙节是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2]以跳芦笙舞、吹芦笙比赛的形式欢庆佳节,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则借此良日寻觅意中人。[5]
芦笙,是湖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特别是苗侗族地区民众最为喜爱的吹奏性乐器。“芦笙不响,五谷不长”,“芦笙一响,脚板发痒”,芦笙成为了苗侗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关于芦笙的来历,在不同的民族地域中有着不同的传承。靖州锹里一带的芦笙传入,历史悠久,始于三国,盛于明清,清初顺治年间从锹里迁入广西三江县独峒乡一带的“草苗”(锹苗的谐音),其演奏芦笙的曲律、舞姿仍然在很多方面与锹里相同。从明代中期起,靖州苗侗族同胞,约定俗成,形成了一个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年年相袭,寨寨参与的一个民族性节日——芦笙节。[4]

历史沿革

芦笙,是湖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特别是苗侗族地区民众最为喜爱的吹奏性乐器。“芦笙不响,五谷不长”,“芦笙一响,脚板发痒”,芦笙成为了苗侗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关于芦笙的来历,在不同的民族地域中有着不同的传承。靖州锹里一带的芦笙传入,历史悠久,始于三国,盛于明清,清初顺治年间从锹里迁入广西三江县独峒乡一带的“草苗”(锹苗的谐音),其演奏芦笙的曲律、舞姿仍然在很多方面与锹里相同。从明代中期起,靖州苗侗族同胞,约定俗成,形成了一个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年年相袭,寨寨参与的一个民族性节日——芦笙节。[4]
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从1999年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行了十二届,2010年,凯里市为增强国际芦笙节的文化内涵,将蕴藏于舟溪甘囊香芦笙会400多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政府节庆相结合,把“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更名为“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将举办时间固定为每年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