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标准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尺度。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实践的科学界定并将其引入认识论,首次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哲学史上的真理标准之争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始于古代,怀疑论者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对其的认识,进而取消了真理标准的问题。古希腊的高尔吉亚曾提出三个命题[1],表明即使是可认 知的事物也无法传递给他人。相比之下,大多数哲学家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主张存在检验真理的标准。然而,对于这个标准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反映论,主张在主观范围内寻找真理标准,如王阳明[2]的“良知”和巴克莱[3]的“集体的知”。实用主义者则主张“有用即是真理”,而逻辑实证主义者则主张“经验的实证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实践观,认为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思维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在实践中证明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虽不可或缺,但不能脱离或取代实践。逻辑本身也需要实践来确证,因此实践高于逻辑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