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典型战役
强渡大渡河(英文名:Force Crossing the Dadu River)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典型战役之一。它发生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是大渡河战役的一部分,也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一场关键之战。[5][1][2][3]
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率领红一师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下命渡过大渡河。[6]5月25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渡河突击队的十七位战士每人携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还有八颗手榴弹准备渡河。同日9时整,刘伯承下令开始强渡。最终在岸上轻重机枪的掩护下,首艘船上的九名战士冲入了敌人的工事。之后,九名战士在南岸红军的支援下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同时,第二船的八名战士也携带两挺轻机枪登岸,大渡河天险被红军突破。到5月26日上午,红1团全部渡过了大渡河,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之后,为了其余数万人马迅速渡河,红军决定夺取位于泸定县境内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泸定桥。6月2日,红军全部由泸定桥渡过大渡河。[4]
强渡大渡河所属大渡河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通道,粉碎了蒋介石歼灭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粉碎了蒋介石妄想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想法。[5]

战争背景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两岸高山耸立,河道陡峭险峻,急流汹涌,险滩密布,宽处可达一千多米,水深约七至十米,人称“天险”。[4]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地区。国民党深知大渡河是阻挡红军前进步伐关键的一道天然屏障,蒋介石紧急调集中央军川军10余万人,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将中央红军全歼于大渡河以南。前有天堑,后有追兵,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唯一的出路就是渡过大渡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