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报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杂志、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杂志、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于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前身是宋教仁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主编是胡汉民、章太炎[2]于1910年2月终刊。它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派的主要宣传阵地。[1]
《民报》共出26期,初为月刊,后为不定期出版。编辑负责人初为张继,其后为章炳麟,20期后为陶成章。主要撰稿人包括章炳麟、马君武胡汉民陈天华朱执信、宋教仁、陈去病柳亚子苏曼殊等。[3]主要栏目有:图画、论说、时评、谈丛、译丛、选录等,所载文章以政论文为主,偶尔有时事评述类文章,及少数翻译的著作、小说等。[1]
孙中山先生亲自为《民报》撰写发刊词,第一次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曾同改良派所办《新民丛报》展开论战,对于抵制改良派政治影响,宣传革命派的革命主张,促进革命运动发展。[3]

报刊简介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前身为宋教仁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因第二期因载《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等文,尚未发行即遭日本政府没收,杂志被查封。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7万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