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

中国传统典故
靴子落地是中国典故,拼音[xuē zi luò dì] 。也作“另一只靴子”,源于艺术家苏文茂单口相声《扔靴子》,形容描述一种期待某个结果的心情和情绪。这个提法被广泛引用,成为媒体时事评论的流行语。

故事内容

从前,有个老人的卧室楼上住着一位年轻人,年轻人往往深夜归来。进房脱下靴子,往地下重重一扔,嘭当一声,声震全屋,把楼下老人从梦中惊醒,接着又嘭当一声,另一只靴子又重重落地。老人这才能辗转反侧又重寻梦境。久而久之,老人形成了条件反射,每晚都要等到两声响过之后才能入睡。有次老人实在忍无可忍,就上楼向年轻人提出抗议。年轻人这才知道自己随心所欲的举止伤害了别人。满口答应今后改正。
第二天晚上,年轻人深夜回房,又是“嘭当”一声一只靴子落地了,老人忍住怒气等待着另一只靴子落地,可是左等右等,再也没有声息,却又不敢安睡,生怕忽然“嘭当”一声不期而至,直熬到天明,一夜失眠。满腹狐疑地上楼查问,原来是年轻人照老习惯扔下一只靴子后忽然想起老人的抗议,赶紧把第二只靴子轻轻地,轻轻地放到地上,不发出一丝声响,却不想反而害得老人终宵失眠。

引申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