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桌面系统平台
桌面操作系统(Desktop Operating System[1]),是相对于网络操作系统而提出的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系统平台[4][2]。桌面操作系统允许用户通过键盘和鼠标输入命令来控制其工作[5],并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实现由抽象到实际的操作[6]。它具有易操作性、丰富的接口和资源[5][6]、可定制性、扩展性[7][8][9]等特点。 自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10],桌面操作系统经历了显著的发展,1969年,贝尔实验室推出了Unix系统[10][11]。多年后,苹果公司在1984年通过麦金塔计算机平台,开始形成桌面操作系统雏形[12]。1985年,微软公司对图形操作界面的初步尝试取得进展,并推出首款面向个人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Windows 1.0[13][14]。桌面系统于1993年以首个商业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NT3.1的发布为标志[15]开始用于商业化。2006-2009年,桌面操作系统进入百花争艳时代,Linux Mint、Windows7等相继发布[16]。2013年以后,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大多以微软、苹果两公司为主导[17]。2022年,中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开放麒麟”正式发布[18]。截至2024年,桌面操作系统仍以Windows、macOS以及Linux等为主要代表[4][19][20]。 用户通过桌面虚拟化来实现计算机操作系统多样化[21],不同的桌面操作系统拥有不同的组成架构[22][23]。现代桌面操作系统包括命令界面、图形界面及系统调用界面[24]等用户界面,并提供图形化界面[19]、网络服务[25]、本地搜索和人机交互等功能[26][27]。其能通过安全措施如“三权分立”和强制访问控制来提供系统安全,防御非法使用和操作不当等风险[28][29][30]。 发展历程
单道批—多道批—Unix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