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故居

诸葛亮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诸葛亮故居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经长期居住过的地方。较为著名的有琅[]阳都诸葛亮故居、南阳卧龙岗诸葛亮故居和襄阳隆中诸葛亮故居[1][2]
琅琊阳都诸葛亮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孙家黄[tuǎn]村,是诸葛亮的出生地和幼年生活的地方,现存汉代文物画像石、诸葛亮祠等重要历史遗迹[2]南阳市诸葛亮故居即诸葛茅庐,俗称诸葛亮庵,是南阳市卧龙区国家AAAA级景区[3]。坐落于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199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襄阳市古隆中诸葛亮故居位于襄阳市襄城区古隆中风景区内,诸葛亮曾在此躬耕隆亩,晴耕雨读,度过了十年的宝贵青春,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策源地和“草庐对策”发源地[5]
诸葛亮故居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这些故居不仅是诸葛亮个人生活的见证,也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三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故居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对于推动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6]

生平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人们说诸葛亮是天下第一奇人,他一生的几个倍数令人无不称奇:据兰溪诸葛族谱中记载,他的生日是4月14日,卒日是8月28日,恰好为二倍;他13岁多一点离开阳都,到27岁,刘备三顾茅庐,荐为丞相,又是一个倍数;他27岁辅佐刘备,54岁卒于五丈原,又是一个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