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学名:Arundo donax L.),别名荻芦竹、江苇、旱地芦苇,是禾本科芦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4]分布于广东、贵州、湖南、福建、江苏等地,常见于生于河岸、道旁和沙质壤土上。[5] 芦竹茎坚韧,多节,常生分枝;叶鞘长于节间,无毛或颈部具长柔毛;叶舌平截,先端具纤毛;圆锥花序长,分枝稠密,斜升;颖果细小黑色。花果期9至12月。芦竹喜光照充足、耐半阴;喜温暖、水湿,较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可在微酸或微碱性土中生长。芦竹一般繁殖方法为分株繁殖。[4] 芦竹可入药,性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风火牙痛,小便不利。芦竹可以编织各种日用品,整根可做菜架杆和篱笆[bā]等,亦是造纸、造纤维的原料,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6] 形态特征
多年生,具发达根状茎。秆粗大直立,高3-6米,直径(1-)1.5-2.5(-3.5)厘米,坚韧,具多数节,常生分枝。叶鞘长于节间,无毛或颈部具长柔毛;叶舌截平,长约1.5毫米,先端具短纤毛;叶片扁平,长30-50厘米[7],宽3-5厘米,上面与边缘微粗糙,基部白色,抱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