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简称DU),指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通常与胃液的胃酸和消化作用有关,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疾病。[3]
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 20~50 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5∶1),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 3∶1。[4]
该病主要分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巨大溃疡等。临床中主要应用胃镜检查术和 X 线[bèi]剂进行诊断。[3]
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胃液的消化作用、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溃疡发作时,病人常觉上腹痛或灼烧感,性质可有钝痛、灼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疼痛具有节律性和周期性。[3]
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主要为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抗酸药碳酸钙、抑酸药雷尼替丁雷贝拉唑,黏膜保护药硫糖铝枸橼酸铋钾。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使消化性溃疡愈合率达到 95% 以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