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州

陕西省绥德县古称
绥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州,治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绥德县西魏时期,绥州作为行政区划被设立,但由于局势混乱,其设立也不稳定。隋朝时期,绥州管辖4郡10县,之后在唐朝时期,绥州的辖区发生了多次变化。唐高祖武德三年,绥州被置于延州丰林县境内,之后又移治至延川县和魏平县废城。唐太宗贞观二年,梁师都灭亡后,绥州被归入关内道管辖下,辖境约为今天的绥德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子长县部分地区。天宝元年,绥州被改为上郡乾元元年复为绥州。北宋中叶,绥州从西夏手中收复,改为绥德军。绥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52年,一直存在到1069年,期间曾被唐夏两族控制。[1]

历史沿革

陕西省绥德县西魏的行政建置因袭北魏,因局面混乱,废设无常。废帝元年(552)在今县城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在今县东(义合一带)设安宁县,县东南(崔家湾或河底)设安人县。绥州辖安宁郡(州治)、安政郡和抚宁郡。安宁郡辖上县(郡治)等。
北周仍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另在县东部置义良(良乡)县。绥州辖安宁郡(州治)等4郡。安宁郡辖上县(郡治)等7县。
隋初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制度,炀帝时改为郡县制开皇三年(583)撤销安宁郡,改安人县为吉万县,保留绥州。大业元年(605)改绥州为上州,撤安宁县、吉万县、义良县,并入上县。三年(607)撤销上州设立雕阴郡(治上县)。雕阴郡领上县(郡治)等11县。大业十三年(617)梁师都称帝,今县地属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