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7运输机

1941年开始服役的二战美军主力运输机
C-47运输机(英文:C-47 transport aircraft ,绰号:空中火车),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一种双发动机活塞式军用运输机[1]
30年代初,全金属结构、带可收放起落架的下单翼双发近代旅客机出现,波音247和DC-2分别于1933年5月和1934年8月首飞。之后道格拉斯公司应航空公司对舒适性的要求,在IK-2基础上改型设计出DST(后命名为DC-3),1935年12月17日首飞,1936年8月8日交付使用。DC-3成为重要旅客机,推动了航空运输大众化,是现代运输机先驱。1938年美国军方将DC-3用作车用运输机。C-47是DC-3的第一种标准军用型,1号机1941年11月制成、12月23日交付,C-47A是主要批生产型,C-47B加装2级增压器用于“驼峰”航线,C-47D是战后C-47B去掉增压器的改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大量订购军用型,还征用民航飞机及在造民用型。[2]C-47运输机以较好的飞行性能,装备于美国陆军航空队,成为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军用运输机,主要用于空运物资和兵员,也可空投伞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47也曾继续发挥作用,在1948年6月至1950年5月前苏联封锁西柏林通道期间,美国空军出动C-47飞机共27700架次空运物资。[2]
在二战期间,C-47飞机为盟军提供了关键的空中运输能力,广泛应用于包括突出部之役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在内的多个重要战役,同时也在驼峰航线和柏林封锁期间的空投行动中发挥了作用。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政府提供了C-47及其变种C-53。到了战争末期,C-53在欧洲战场上负责空投伞兵和牵引军用滑翔机,而C-47则成为运送美军士兵回国的主要运输机。C-47飞机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如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称之为“达科塔”,在欧洲战场上被称为“信天翁”,在中国则因宋美龄而被称为“美龄号”。战后,美国海军对早期的R4D进行了改良,发展出R4D-8型号,而美国空军战略空军司令部在1946至1947年间继续使用C-47。在越战中,美国空军继续使用C-47及其衍生型号,包括AC-47炮艇机和EC-47侦察机。加拿大皇家空军在1940至1950年代使用C-47执行搜救任务,全球共有97个国家装备过C-47系列飞机。[2]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